苹果CEO库克究竟能否顺利推开“空间计算时代”的大门?左右这一问题的是一款售价高达2.5万元的MR头显,更确切地说,是两片大小仅为1.3英寸的Micro OLED显示屏。自Apple Vision Pro发布之后,Micro OLED(即硅基OLED)的风头无二,相关消息更是在显示面板界炸开了花:“Sony拒绝为苹果扩产Micro OLED面板”、“LG Display有望成为下一代Vision Pro的Micro OLED屏最大供应商”、“三星显示已采购了RGB Micro OLED蒸镀设备”、“京东方创新研发出1.3英寸硅基OLED屏”...... 悄然之间,一场关于硅基OLED的“抢滩大战”在全球显示面板头部企业之间展开。


  早在2003年,“空间计算”的概念就被麻省理工学院Simon Greenwold 引入论文,它重新定义了人与空间的关系,将虚拟与现实真正融合,是元宇宙和数字空间建设的核心基础技术。正如库克口中的“空间计算”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硅基OLED(即OLEDoS或称Micro OLED)在显示领域也不是一个“新生儿”。在被视为元宇宙入口的XR领域,显示屏是XR头戴显示器的核心部件,只有具备强大性能的显示技术才能真正实现空间三维显示效果,满足各种虚实交互场景。一定程度而言,显示技术是直接影响能否进入元宇宙世界或空间计算时代的第一道关卡。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何此次苹果公司心甘情愿把MR头显大约一半的成本花费在了两块1.3英寸的硅基OLED显示屏上。


  事实上,硅基OLED在近眼显示领域,只是众多显示技术中的一员小将。目前,市面上的各类AR/VR头显产品主要采用了Fast-LCD、硅基OLED 、Micro LED 、OLED、LCOS(硅基液晶)、DLP(数字光处理)、LBS(激光束扫描)等显示方案。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研数据,2022年全球XR头显用显示面板出货约1177万片,其中Fast-LCD占比高达94%,硅基OLED占比约4%。


  硅基OLED是一种结合半导体制程工艺和OLED技术,以单晶硅晶圆为基底制备OLED器件的新型显示技术。它可以在维持相近分辨率水平的基础上显示面积更小的OLED,这一特性使它拥有了更高的像素密度(PPI)。“硅基OLED采用CMOS基板,可以实现普通OLED无法达到的像素密度(3000 PPI以上);此外硅基OLED整体重量是LCD及OLED的十分之一,可大幅改善VR设备的使用体验。”群智咨询分析师陶扬向《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硅基OLED具有性能稳定、寿命高、功耗低、像素密度高、响应时间快等优势,但目前制造工艺还不够成熟,良率水平较低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素有“消费电子风向标”之称的苹果,每次一发布新产品,便会迅速被整个产业界盯上。一方面,竞争对手会迅速推进对标苹果的产品,另一方面,一款苹果产品会串起一大批产业生态链,众多相关企业都能喝到一杯羹。


  苹果MR头显一经发布,其供应链和制造成本便被曝光。综合多家专业分析机构给出的拆解和BOM物料清单,苹果Vison Pro的物料成本在1500美元左右,值得关注的是,由索尼供应的两片硅基OLED显示屏成本约700美元,几乎吃掉了苹果MR的一半成本。据DSCC 预测,2023年全球Micro OLED的销售额将超过13亿美元,并于2024年翻番,超过26亿美元。面对硅基OLED这块如此诱人的“肥肉”,全球显示面板当然不会按兵不动。


  索尼作为苹果硅基OLED屏目前唯一的供应商,理论上来看应该获益最大。但产业链却传出消息,索尼公司的硅基OLED面板产能有限,每年只能供应90万块,这意味着苹果明年最多只能出货几十万台Vision Pro。有消息人士透露,苹果曾要求索尼扩大硅基OLED面板的生产能力,但却遭到拒绝。


  “索尼拥有自己品牌的PlayStation VR,未来将是苹果的潜在竞争公司,而且其硅基OLED产量也不高。因此在未来,LGD将是苹果的下一个核心供应商。”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向《中国电子报》记者分析。他认为,LGD主导的技术路线是以白色OLED作为发光源,采用RGB彩色滤光片,技术壁垒相对较低。


  由于索尼的尴尬地位,让LGD这家韩国面板大厂拿到了“可乘之机”。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未来Vision Pro要想如iPhone那样走向大众消费者,大幅降低售价是关键。此次LGD为苹果Vision Pro提供的外部OLED屏,成本仅为30美元,还不到索尼硅基OLED的十分之一。自2020年以来,LGD一直在测试Micro OLED面板,为扩展XR市场做准备。2022年9月,LG Display副总裁Yang Joon-young曾明确表示,硅基OLED将成为AR/VR微显示器市场的主流技术。


上一篇:研发全面推进 6G时代还会远吗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提升有了新策略 控制晶体生长方向是关键